
夏季愛出汗怎么辦-飲食療法幫你解決夏季愛出汗煩惱
夏天炎熱,出汗較多,體內(nèi)鹽分損失較多的,如得不到及時補充,就可能發(fā)生頭暈、惡心、乏力等現(xiàn)象。夏季平時常飲點淡鹽水,特別是在暑熱天氣飲水適量加點鹽,對人體是大有裨益的。加鹽量不宜太多,一般在0.2%-0.5%左右為宜。
正常的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現(xiàn)象,但“出汗過多”就屬于不正常。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出汗過多,西醫(yī)即診斷為“自發(fā)性多汗癥”;中醫(yī)診斷為“汗病”。中醫(yī)認為“汗病”是因虛所致,故稱“虛汗”。虛汗分自汗和盜汗兩種:自汗是指清醒狀態(tài)下出汗增多;盜汗是指入睡后汗出,醒后自止。自汗是由氣虛所致,即氣虛自汗;盜汗乃陰虛所致,即陰虛盜汗。
大量出汗后,可飲茶補鉀
夏天出汗當(dāng)屬正常。汗液排出的除了大量的水分,還有鹽分,因此人們常會感覺四肢無力、精神疲憊。很多人知道要飲用淡鹽水來補鈉,殊不知,伴隨著汗水排出體外的,還有鉀。
因此,出汗后注意不僅要補鈉,還要補鉀。一般通過食用水果來補鉀,例如香蕉、柑橘等。茶葉中含鉀量豐富,可以飲茶補鉀。脾胃虛寒的人要喝普洱、紅茶等全發(fā)酵茶;熱性體質(zhì)的人最好喝綠茶;對于一般體質(zhì)的人來說,鐵觀音、烏龍茶比較適合。豆類也含鉀較多,如青豆、黑豆、赤豆、綠豆、蠶豆等;還有香菜、玉米、紅薯以及牛奶、雞肉、鯉魚、黃魚等的含鉀量也不少。
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,經(jīng)常出汗不止,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。自汗的人多數(shù)表現(xiàn)為精神不振、身體虛弱、說話語聲較低、食欲差、怕冷等。
原因:
“肌膚腠理松弛,不能顧攝”,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,這種人肺氣虛弱、衛(wèi)陽不固,通俗地說就是人體的正氣不足,致使津液外泄。
治療:
以“補肺益氣、固表養(yǎng)陰”為原則,飲食上可以選擇山藥、豆?jié){、牛羊肉等,可多煲太子參瘦肉湯、黨參北芪瘦肉湯、西洋參燉雞、五指毛桃燉雞等飲用。如果是虛不受補的人,要用太子參煲湯。
盜汗表現(xiàn):
入睡則汗出,醒后則汗止。入睡后,在半夜或黎明時分,胸部、背部、大腿等地方出汗,出汗量較多,清醒以后出汗就停止了。這些人常有失眠、手腳心熱、心煩、兩頰潮紅、口咽干燥等特點,尤以肺結(jié)核患者最多見。
原因:
汗多傷及心陰心陽而造成氣陰兩虛。陰虛火旺,陰虛則陽亢,陰不御陽,則津隨液為汗。
治療:
飲食上可選擇百合、雪梨等滋陰之品,少吃羊肉、洋蔥、蔥、姜、蒜等熱性食物,用沙參麥冬煲老鴨,平時可用沙參、麥冬、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。服用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。